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生命、是效益、是幸福、是责任。
今年6月,我们迎来了我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各地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我司积极响应配合东莞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展系列安全宣传活动。
6月11日,由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东莞市大朗镇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大朗分局承办,我司协办的“2020年大朗镇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顺利举办。
为了让大家能从血淋淋真实的生产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我司配合大朗镇应急管理部门将此次演练过程制作成警示教育宣传片,希望给大家敲响警钟!
片中故事情节设置为一公司工作人员携带工具到公司阳极废水池到期进行淤泥清理工作时,一名作业人员由于违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受伤陷入险情,另一名员工因盲目施救也缺氧晕倒,导致事故扩大。
有研究数据证明,因为盲目施救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伤亡扩大的比例高达98%,发生事故禁止盲目施救以防后果扩大。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二、有限空间存在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有限空间或受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
1、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2、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
3、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
还有淹溺、坠落、高温高湿、触电、固体掩埋及其他伤害。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三、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并报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其次,要根据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的要求,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要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安全职责。
第四,要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使其熟知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
四、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危险存在,杜绝“无知者无畏”人员随意出入。
其次,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对有限空间采取通风措施后,对有限空间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第三,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同时要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第四,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要按照事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类似事故。